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 

零學分的實習,滿分的收穫-大氣科學系肖鶴鳴專訪

(採訪撰稿/Betty Kong)

200小時的實習不是必修,然而,大氣科學系三年級、來自湖北省宜昌市的肖鶴嗚全力以赴、樂在其中,這是他給自己的人生必修學分。在高雄一個月實習的「long stay」,不僅深度瞭解南台灣,更是自我認識的過程,思索定位及價值。

‼零學分的實習 踏實的準備

7月1日是暑假的開始。當同學打工、渡假、狂歡、出國時,肖鶴鳴選擇不一樣的生活。去(2016)年暑假,他興沖沖地來到燠熱的南台灣,不僅有在地人的熱情接待,還有種種未知的挑戰,讓人生的第一次實習充滿刺激。
實習學分在大氣系不是必修,但肖鶴鳴不認為「沒有學分就[可以]放棄」。他心想,大陸學生不能打工,漫長二個月的暑假總要找些有意義的活動參加,他給自己的暑假作業就是實習。肖鶴嗚瀏覽學校佈告欄公告後,主動提出實習申請,因大氣系專業,被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」錄取,並安排到「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(以下簡稱展示館)」。
莫拉克颱風可怕嗎?小林村在那?科工館是什麼地方?肖同學靦腆談到「其實在申請之前都沒有聽過『科工館』。」颱風的基礎知識,在學校的課程中已有學習,至於風災的影響則比較沒有接觸。因此,得知獲得錄取後,便開始蒐集並研讀相關書籍,以嚴肅並尊敬的心態期待著實習生活。

‼面對複合型災害 防災教育不能馬虎

報到的第一課是認識環境及夥伴。實習生來自不同學校,分配在不同的展示廳內各司其職。接著,他告訴自己,必須對待展示館像自己的家一樣,對於內部的所有物件要能如數家珍,包括影片內容、展示動線、互動裝置操作等。
面對相同展品,乏味嗎?一個展館,甚至是整個博物館的運作,不是只有解說,而是很多細節都要面面俱到。實習剛開始時,肖鶴鳴覺得管理機臺運作、參觀者秩序、帶解密遊戲、整理倉庫道具等,都和大氣專業沒有相關,感到很沮喪。隨著一天天的實習工作,他漸漸明白其實這個過程是教育訓練的一部分,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獨當一面地傳遞科普知識給民眾,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協助參觀者在短時間內從展覽獲得有用資訊。
時間回到2009年8月8日,中心移動速度姍姍的中度颱風莫拉克,帶來疾風暴雨,造成最嚴重的八八水災。肖鶴鳴帶著民眾隨著展示館動線,進入展示館內,先歷經12分鐘沉浸式的土石流劇場的震撼,好像回到當年,災害的無情吞噬家園的情境歷歷在目,當情緒還在餘波盪漾時,沒有空悲傷、沒有空怨天尤人,反而是踩著沉重步伐,一步步的重建回「家」之路。
風災、水災如何形成?他帶領民眾進入「風災科學觀」,透過解說及互動,將艱澀難懂的各種災害訊息,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傳遞給民眾,同時也推廣防災教育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,以防患未然。最後,帶著大家「迎向未來」,介紹大愛園區、小林、吾拉魯茲、新來義、里納禮、嘉蘭等六個永久屋社區的產業發展現況及觀光地圖。一個月的實習,他最覺可惜的是每天解說的這些村落,自己卻沒有機會親臨現場,只能從文字及圖片認識部落。
實習期間,熱情的學長邀請肖鶴鳴住在高雄家中。他每天搭乘捷運再轉騎高雄市的公共自行車「CityBike」到科工館,還在這段期間拿到機車駕照,盡情當個在地人。住在學長家中期間,印象最深刻的是颱風橫掃南台灣,全天停電。災後學長父母載著他到農田,風災重創後香蕉園的慘狀,怵目心驚,赤裸裸地感受到自然災害的無情。

‼科工館實習 成就感添自信

遠從中國大陸到台灣求學的肖鶴鳴,對於未來也和台灣學生一樣感到惶恐。大學生常做的翹課、打線上遊戲、睡到自然醒對他而言太奢侈,不是他在台灣大學生活的選項。他總是按部就班的學習與投入校園生活,珍惜也善用學校資源,參加不少活動,2015年還參加馬來西亞華文學校國際志工徵選並獲錄取。
功課名列前茅的他認為學海無涯,常覺自己專業與知識不足;心中充滿抱負,但沒有十足的自信。在高雄科工館實習期間,每天藉由生動解說和不同性質的參觀者互動,從他們收獲滿滿的眼神中,他得到了成就感,無形中也增加不少自信。
肖鶴鳴認為大氣系的就業管道有限,公務員、氣象主播等都不是他的未來,他喜歡大氣科學,想要持續深造。他說,科工館的實習,讓他從經常與人溝通、合作的過程中,重新認識自我,更確認持續深造的想法,也為他的學生生涯履歷填上與眾不同的經驗,一定有助於他國內外研究所的申請。(完)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