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氣探長看風水 不拿羅盤用儀器

採訪撰稿/龍珮寧

堪輿師總是拿著羅盤找到陰陽宅最佳的方位,但是看風水只能用羅盤嗎?剛獲得行政院資料創新應用競賽金獎(多元族群氣象資料應用組)及華岡創新創業之星佳作的文化大學「茶葉天氣探長」是拿著氣象儀的「風水師」,看地理位置、風向、日照量、水源、溫度等,綜合評估後找到風水寶地,架設氣象儀監測,如此就能改變茶農靠天吃飯的命運嗎?

@人定勝天 讓茶產計畫贏在天氣變化

「茶葉天氣探長」是台灣目前唯一針對單一農產品提供全方位氣象監測、預警、預報服務的創新應用。團隊的slogan是「讓茶產計畫贏在天氣變化」,以南投仁愛鄉茶產地為計畫實施地。
「茶葉天氣探長」是個跨領域的團隊,成員包括地學所博士生林偉文、陳韻平及中文系曾逸傑,指導老師是大氣科學系系主任曾鴻陽。團隊的「風水師」是專長氣象數據的林偉文,負責技術開發與維運,在購置的機器上進行加值,成為適合茶產區使用的儀器。「風水師」的任務要能執行,陳韻平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,必須從遍佈全台的茶區及2萬5,000名茶農中,評估計畫執行的區域,搜集分析相關資料,找到適合的農戶。有了明確的目標,「風水師」才能上山看「風水」。中文系的曾逸傑則是負責行銷的規劃。
團隊的目標是提供「讓茶產計畫贏在天氣變化」的服務,令人不解的是,每天不是都有天氣預報,茶農戶要掌握明日天氣輕輕鬆可得,不就已經「贏在天氣變化」了嗎,怎麼還會需要「茶葉天氣探長」呢?

@不靠天吃飯 靠探長生產好茶

的確,當林偉文前往茶園現場與農戶聊天時,資深茶農曾充滿疑惑地說,「接下來是什麼天氣、要吹什麼風,我們當了一輩子茶農,甚至數代都在種茶,憑著經驗,隨便都比機器人厲害。」
受「氣候變遷」因素影響,古老經驗不再百分之百靈光,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的缺水問題嚴峻,更是加深靠天吃飯的無奈。無助的茶農於是向「茶葉天氣探長」,發出SOS。他們分析取得的數據,發現土壤的乾涸程度已達臨界,但掐指算算,未來的雨量仍難期待,水源又距離遙遠,以該農戶六甲多的茶園,要全面灌溉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為了降低損失,減少對茶葉品質的影響,於是建議茶農實施重點區域照料。
在施肥方面,他們也能提供科學的管理服務。以往,茶農通常是憑藉經驗,決定施肥的時間點。可是,一陣突然而來的雨,肥料順著雨水,流到下方的茶園,茶農的心血一瞬間化為烏有。此時茶農也可向「茶葉天氣探長」求救,他們評估數據後,建議最佳的施肥時機。

@氣象萬千 結合專業解決生活問題

大氣系,冷門嗎?和很多大氣系的學生一樣,林偉文和陳韻平這二位博士生在大學期間也曾困惑。畢業後,在氣象單位及媒體就業多年後,還是選擇回到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研讀博士,難道只是因為一份熟悉感嗎?當然不僅止於此,更吸引他們的是廣泛的生活應用。文大的大氣系的教學融合多元的概念,啟發學生延伸專業氣象知識,運用在解決民生問題。
陳韻平說:「路是人走出來的。」大氣系不只是學術研究,還可以結合農業、健康、消費等,生活日常的各方面都與天氣脫離不了關係,例如,高溫造成的熱傷害就是個實際而常見的連結。
林偉文則說:「氣象資料科學是時空的整合家,分析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時間點的不同數據外,也考量海底、平地、高空層的各種空間縱向資料,包括溫濕度等。如此,便能針對需求領域提出最適策略的建議。」
善用這些技能,就能在各領域成為佼佼者。這也是系主任曾鴻陽對學生的要求和期許,打好專業基礎,從「問題」出發,將所學應用在「解決問題」的實務上。「茶葉天氣探長」在校內外的競賽都獲得肯定,未來的計劃和發展呢? 林偉文說:「把台灣當成商業模式的試煉場,成熟後可以放大到中國或東南亞市場。」